长袍马褂是什么意思
长袍马褂是一种传统的男性服饰,由两部分组成:长袍和马褂。这种服饰在清末民初非常流行,并且是民国时期常见的男装之一,也是当时唯一本土化的服饰。
长袍 :通常为大襟右衽、平袖端、盘扣、左右开裾的直身式袍。在清代,这种没有马蹄袖端的袍式服饰被称为“衫”、“袄”,俗称“大褂”。到了民国时期,作为礼服的长袍通常使用蓝色面料,并且纹饰为暗花纹。
马褂 :对襟、平袖端、身长至腰,前襟缀扣襻五枚。马褂原为清代的“行装”之褂,后经过改良,逐渐成为日常穿着的便服。在民国时期,马褂升格为礼服,通常使用黑色面料,并织有暗花纹。
长袍马褂不仅可以用作礼服,也可以作为便服。在民国元年,北洋政府更是将长袍马褂正式列为男子常服之一。
其他小伙伴的相似问题:
长袍马褂在哪些历史时期流行?
长袍马褂的材质和纹饰有哪些特点?
民国时期长袍马褂有哪些流行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