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列表 > 审计调整怎么做

审计调整怎么做

审计调整怎么做

审计调整项的处理遵循以下步骤:

1. 识别问题 :

审查财务报表,识别出需要调整的项目。

2. 确定调整金额和原因 :

根据审计准则和实际情况,确定需要调整的金额和原因。

3. 编制调整分录

选择适当的会计政策和估计进行调整。

将调整金额从原科目转移到相应的调整科目。

在调整分录中记录调整金额的来源和去向。

4. 审计工作底稿

将调整分录的金额和项目登记到审计工作底稿中。

5. 审计报告 :

在审计报告中记录审计调整分录的内容和金额。

6. 遵守规定 :

确保审计调整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

7. 再审计 :

对调整后的财务报表进行再审计,以确保调整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8. 编制依据 :

调整的目的是使财务报表符合国家颁布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

9. 注意事项 :

调整分录一般对报表进行整体分析,确定分录的借贷双方。

调整时通常使用报表项目名称,而不是账户名称。

对于连续编制的情况,要考虑期初、本期发生和期末的连贯性。

10. 结构化存款与定期存款的调整 :

如结构性存款需要重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11. 年底结息补充入账 :

如货币资金中银行存款的利息收入未正确入账,需进行补充调整。

12. 外币汇率调整 :

如外币汇率未按审计基准日折算,需进行补充调整。

13. 滚动调整 :

当被审计单位未将应调账事项相应调整账目时,审计人员需要对客户的期初余额进行调整。

以上步骤和注意事项有助于确保审计调整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其他小伙伴的相似问题:

审计调整分录的具体会计政策是什么?

如何区分审计调整与会计调整?

审计调整中如何处理结构化的金融资产?

心学联合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