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列表 > 东汉著名的经学家、文献学家许慎

东汉著名的经学家、文献学家许慎

东汉著名的经学家、文献学家许慎

大家好,综合小编来为大家讲解下。东汉著名的经学家、文献学家许慎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许慎,约58~约147年,字叔重,东汉时期汝南郡召陵县,今属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人,东汉着名经学家、文字学家。

2、许慎倾尽毕生精力,从事于弘扬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说文解字》是许慎一生最经心之作,前后花费了他半生的心血。由于许慎对文字学做出了不朽贡献,后人尊称他为“字圣”。

3、因许慎所着的《说文解字》闻名于世界,所以研究《说文解字》的人,皆称许慎为“许君”,称《说文解字》为“许书”,称传其学为“许学”。

4、所着除《说文解字》外,尚有《五经异义》《淮南鸿烈解诂》等书,今皆散佚。

5、早年经历

6、许慎,字叔重,东汉汝南召陵人,今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生性质朴厚重。永平九年,66年,许慎进入小学学六书。永平十一年,68年,开始广泛学习经籍,研读《诗》,《书》、《礼》、《易》、《春秋》及诸子百家着作。

7、经学大师马融时常推崇敬重他,当时的人都说:“在五经,《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的研究上没有人能超过许慎。”

8、步入仕途

9、东汉建初三年,78年,许慎步入仕途,担任郡功曹。

10、建初八年,83年,补为太尉南阁祭酒,后任五经博士、校书东观。许慎认为各家对《五经》的解说混乱而褒贬不一,于是作《五经异义》。

11、章和二年,88年,举为孝廉。

12、着书立说

13、东汉永元十二年,100年,许慎以太尉南阁祭酒校书东观,初步完成《说文解字》。

14、在校书期间,许慎的知识涉猎更广,而且研究更加精深,当时,《说文解字》已经创作完成,为了令其更加完善,许慎一直都没有定稿,而是不断地将新的发现和收获补充进去。

15、建光元年,121年,许慎才最后写成定稿,将《说文解字》献于朝廷。此后,许慎就在家乡及附近村庄授经教书。

16、建和三年,149年,许慎因病去世。

17、后世纪念

18、墓葬

19、许慎墓位于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姬石乡许庄村东土岗上,墓高5米,周长33米,村内多为许慎后裔。至清,岁以仲月后丁之日,县令、学官到许夫子墓前致祭,行一跪三叩礼。顺治十三年,1656年,郾城县知县荆其惇重修墓碑;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郾城县知县温德裕立“孝廉许公之墓”碑;光绪二年,1876年,郾城知县王风森立“许夫子从祀文庙碑”。1985年,许慎研究会第一次会议时,立“重修许慎墓碑记”。

20、1986年11月21日,许慎墓被河南省政府公布为河南省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21、2006年05月25日,许慎墓作为汉代古墓葬,被国务院批准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2、祠堂

23、许慎故祠位于许庄村北,已废。县城内有清代山东东阿周世臣建的“许南阁祠”,内设“太尉南阁祭酒讳许慎字叔重之位”,庭院两边各立一块石碑,分别记述当年建造及修缮的情形。大厅正中,“文化宗师”的匾额下,许慎的画像前摆着先生的牌位,两边陈列的是对许慎着作《说文解字》的研究资料。

24、许慎祠堂位于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海河路西段,漯河四高,原郾城一高,省立郾中西侧。

25、文化园

26、许慎文化园位于召陵区姬石镇许庄村东,始建于2008年9月,以许慎墓为核心,占地150余亩。全园占地按照中国传统建筑规制,采用中轴对称布局,三区一轴,十二个节点,由南向北分布在三级台地之上。广场服务区有六书石柱、文字大门、翰林阁、许慎文化研究中心等建筑,中心展示区有汉字大道、字圣殿、叔重堂、说文馆、文化长廊、魁星亭、字形牌坊等。墓冢保护区主要为文物本体以及部首方阵、字形解义、字源石、蟾桂山等景观小品。

27、2014年04月,许慎文化园通过4A级审核,正式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本文东汉著名的经学家、文献学家许慎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